热资讯!汇聚八方英才 逐梦大美青海

2023-05-12 15:46:51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人间最美四月天,汇聚英才正当时。正值“金三银四”春招季,青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省83家企事业单位带着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诚意,“组团式”赴省外人才荟萃之地招才引智,诚邀广大学有所成的学子,携手青海、建设青海、筑梦青海。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层次人才。

求贤若渴,


【资料图】

“引才专列”再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早在去年10月,青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就启动了2023年校园引才工作,综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引才与分头引才相结合、赴省外引才与省内先行对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校园引才“1+6”系列活动。

为抢抓人才“春招”黄金期,4月14日至25日,2023年青海赴省外“引才专列”满载诚意与期待,携83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共839个优质招聘岗位,“鸣笛”驶入北京、长春、武汉、成都、西安、兰州等地,引进2023年高校毕业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搭建起高校毕业生和青海重点企事业单位对接通道,点燃异地学子奔赴青海、拥抱青海的青春梦想。

4月19日,在武汉大学专场招聘会现场,不少求职者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寻找心仪的单位与岗位,并与招聘单位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不少发展前景较好的岗位前更是排起了长龙。

青海籍学子石敏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与招聘人员交流后,选择了几家心仪的单位,投上了简历。“我专程从江西南昌坐火车来武汉参加青海专场招聘会,看看能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通过今天的专场招聘,我深深感受到家乡对人才的重视,希望自己在外的所学能有所用,回到青海,建设青海!”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青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才工作一处处长严晓琴说:“今年,赴省外引才活动着重在人岗匹配度和服务精准度上下功夫,主要涉及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等多个重点领域。”

即将从吉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严蓉飞告诉记者,回乡就业是她的首选。“我的家乡环境好、政策优、诚意足,不少政策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希望可以回到青海工作,奋斗拼搏。”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以灵活机制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着眼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聚焦高原资源能源,紧盯生态环保、国家公园、盐湖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原医学、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牧草等领域引才聚才,持续建设富有青海特色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诚心引才,

“专列”满载而归

全省组团引才,是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的重要举措,既在解决当前人才匮乏问题,也是在为青海未来发展进行人才战略布局,以当下的人才赢得区域发展的未来。

连续四年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引才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

“相较往年,今年的引才活动有不少创新和改变。”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徐小兵介绍,“今年,我省创新引才模式,变‘单兵作战’为‘组团作战’,变‘就地等才’为‘上门请才’,取得了很好效果,引进了紧缺人才,扩大了青海的影响力。”

为引得更多“金凤凰”争相栖息,青海省各用人单位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以H5、短视频、直播、海报等鲜活方式,为意向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拓宽意向毕业生获取人才政策和岗位信息渠道,确保引得进、引得准。

12天的引才路,跨越8000多公里6个城市,6场青海专场引才活动,共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20余所高校6000余名学生参加,共对接洽谈5047人,现场签订协议196人。签订协议人员中,博士11人、硕士158人、本科27人;青海籍113人、外省籍83人。“我们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时机,整合资源、联合出动、主动上门,赴省外开展主旨宣讲、政策介绍、经验分享、双选对接等活动,跑出了引才工作‘加速度’。”严晓琴说。

各地各单位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对接省外高校,主动联系紧缺人才,全力推进引才工作取得实效。青海大学在引才活动开始前,便奔赴天津、山东、四川等地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与16名水利水电、土木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博士达成就业意向。在北京专场,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青海师范大学校长涂清云亲自上阵,与应聘博士面对面交谈。西宁市充分发挥驻京人才工作联络站、援青干部人才联络站作用,主动对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资源,深入开展自主引才活动,对接洽谈硕士研究生、本科生63人,达成一批入职意愿。海西州主动对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大学等高校,发放海西州特殊引才政策大礼包,开展一对一精准引才,并在相关高校官网发布引才公告,收到200余份简历,现场签订协议20余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动对接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与1名博士、3名硕士现场签订意向协议。省卫生健康委组织8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赴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分场招聘活动,对接洽谈140余人。

此次引才活动可谓硕果累累: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宁大学与84名博士达成就业意向,对接到了多年难求的遥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大气环境专业博士。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到了关键岗位急需的经济金融、地质工程、计算机专业人才。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到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放射肿瘤治疗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特殊专业人才。

“这远不只是一场招聘会。”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马鸣龙看来,赴外引才的效果不仅体现在企业现场收到不错的简历、吸引到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更在于通过搭建平台,帮助企业与地方以及高校建立的有效对接机制。

许多用人单位同志表示,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组团式”引才工作品牌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深度参与,不仅真切感受到了全国人才竞争的大氛围,还精准引进了急需紧缺人才。

双向奔赴,

厚植沃土聚英才

引才聚才的背后,是扎实而具体的精准服务,是青海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环境留人的务实之举。

“此处安心是吾乡!在外求学多年的我最终选择回到青海,因为我的家乡珍视人才,给我平台,让我成长,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托起梦想’的诺言。如今,我也应该将这份恩情回馈给我的家乡。”2021年引进人才代表、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玉瑢声情并茂地以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在青获得的各项引进人才待遇,激励引导广大人才到青海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古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实施“青海学者”“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等9项人才计划,建立“不看时间看业绩”考核管理评价办法,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此外,在住房保障、配偶安排、子女入学等方面,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一项接一项的优惠措施、一个接一个的政策举措、一次接一次的改革创新,折射出青海招贤纳士的满满诚意,也让广大人才对青海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我是青海人,很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刚才与用人单位作了深入交流,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让我感到很安心、很踏实,更加坚定了我‘回青海’的信心!”西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建萍笑着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场跨越数千里的招才引智,实际上也是一场地方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不仅吸引青海籍学生返乡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也有意向将青海作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站。

“之前对青海不是太了解,后来去青海旅游,切身感受到了青海的魅力,人文环境和发展前景都很好。特别是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支持政策力度非常大,更加坚定了我选择青海、留在青海的信心和决心。”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祯妮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现场与青海民族大学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书。

“此次活动非常成功,前来应聘人员的数量比我们自己单独出去招要多很多、质量也高,对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人才交流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伟东表示,公司共收到近百份简历,当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

当下许多应聘者都非常关心个人发展和成长空间,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正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赵伟东表示,公司对新员工的培养十分重视,针对新进人才都会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通过分类培训、轮岗锻炼等方式,给予新人锻炼自我的机会,进而有效提升引进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青海加强人才激励保障,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环境,营造拴心留人生态,为人才成长播撒阳光,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开拓未来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青”你同行向未来,“海”纳百川共扬帆。

今天的青海,正以三江源的宽广拥抱人才;

今天的青海,正以昆仑山的厚重聚集人才。

全力答好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时代问卷,需要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4月25日,引才活动在兰州圆满收官。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徐小兵告诉记者:“引才只是第一步,后续我们还将继续聚焦重点产业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赴全国重点地区和高校招才引智。同时,在搭建人才施展才华平台上下功夫,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